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多少愛情,是被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殺精神高度緊張怎么辦死的

更新日期:2021-09-09 16:08:15  來源:m.dealzgarage235.com

導讀廖瑋雯丨壹心理專欄作家我們會對愛情賦予很多想象以及意義。譬如天造地設,珠聯(lián)璧合,譬如白頭到老,永結(jié)同心。我們用戲劇,用繪畫,用音樂,用文字去對愛情進行無休無止的歌頌,我們將壹見鐘情,刻骨銘心,生死與共,念念不忘搬上了電影熒幕。愛情如此美好,讓人如癡如醉。然而,藝術作品從未提到,“你怎么可以將襪子扔進洗衣機?”,“我已經(jīng)等了你十分鐘!”,“為什么你不來接...

廖瑋雯丨壹心理專欄作家

我們會對愛情賦予很多想象以及意義。

譬如天造地設,珠聯(lián)璧合,譬如白頭到老,永結(jié)同心。

我們用戲劇,用繪畫,用音樂,用文字去對愛情進行無休無止的歌頌,我們將壹見鐘情,刻骨銘心,生死與共,念念不忘搬上了電影熒幕。

愛情如此美好,讓人如癡如醉。

然而,藝術作品從未提到,“你怎么可以將襪子扔進洗衣機?”,“我已經(jīng)等了你十分鐘!”,“為什么你不來接我?”,“你明明知道我不吃苦瓜的?”,“你怎么能放這么多的鹽?”,“你只會聽你媽的!”,“買手機這事你竟然不和我商量?”……這些在戀愛的時候幾乎完全沒有發(fā)現(xiàn),甚至沒有“發(fā)生”的事為何會在此后的相處中噴涌而出?

似乎,每壹件事都伴隨著“我覺得”對方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疼愛,不懂得而發(fā)生,“我覺得”對方的這些行為和言語既不可理喻又毫無道理。

當初愛的感覺早已消失殆盡,誰來告訴我們,現(xiàn)在這些讓人頭大的雞毛蒜皮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何讓人如此傷心動怒,火冒叁丈?為何讓人對著眼前這個曾經(jīng)“你儂我儂,只愿愛你壹生壹世”的人,左看不順眼,右看不順眼,讓人火大!愛情被“雞毛蒜皮”殺死了嗎?還是因為當初自己“人傻眼瞎”?

現(xiàn)在相對流行這樣壹個解釋:

人的幼童時期,無法自給自足,幼兒需要父母去給到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此時此刻,唯壹的辦法是——讓父母覺得“我”很特別,很重要。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耍出各種“手段”,哭鬧、抱怨、撒嬌、聽話、甜言蜜語、尖酸毒辣、裝可愛、扮堅強,背后都是因為我們想要滿足愛與被愛的需要。

我們需要討好父母,才能得到應有的照料,有時候,父母給予的回應恰到好處,我們會成為充滿安全感的人,有時候,父母遲遲未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會成為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的人,有時候,父母給予我們太多關注,我們可能認為所有的人都應對我這樣……

總而言之,長大之后,我們壹直尋找,期望可以找到另壹個人,可以無條件地去愛我們,可以滿足我們對于親密關系的所有期待,可以像“我認為”、“我覺得”的那樣,陪伴我,安慰我,去給我“我想要”的壹切。

所以,等到彼此壹起生活之后,所有雞毛蒜皮的事,都能成為導火索,“你沒有像我想的那樣愛我,你將我找到那個無條件愛我的人的夢”炸碎了。

這是我所接觸到的,很多親密關系里邊,走入愛情幻滅階段,最具有共性的特點。

無疑,人都是觀念中的人,生活之中,對錯根本分不清楚,但是,太多自以為是,自以為愛的人,認定自己才是對的,自己的愛才是真愛,你不那樣對我,便是不愛,便是辜負,于是,壹場又壹場的權力爭奪,對錯分辨的戰(zhàn)爭在兩個人之間展開。

“為什么每次我都主動接你送你,而你,這次卻不愿意來接我?”a對女友某次拒絕了他的要求感到心寒,“東西亂了你也不去收拾,說好出去走走你也不去,買東西也不愿和我商量,我簡直要受夠你了!”新婚不久的b對著丈夫忍無可忍……

對于雞毛蒜皮之事有時我們選擇壹味隱忍,但是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忍著忍著就爆發(fā)了,有時我們選擇不去在意,滿不在乎,“隨你了,你愛怎樣就怎樣!”結(jié)果常是火氣越燒越旺,慢慢感情燒沒了,婚姻也就走到盡頭……

我想,針對愛情幻滅,生活依然,雞毛蒜皮不斷侵襲,會有兩種解決方式,壹是治標,貳是治本。

先談治本。

上文我已解釋過了,小孩需要大人不斷滿足自己,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得以存活成長,所以,親密關系之中,我們依然期望重復壹遍這種被無條件關愛,照顧的體驗,所以才會提出如此多的要求。

我們必須從這種幻覺之中超脫出來,不再認為我們需要的快樂,安全,自尊,成就全部都得需要他人來完成和實現(xiàn),不再認為“因為你沒有那樣做,我才會覺得不快樂”。否則,壹定會以失望告終。

譬如針對上文舉例:她不來接你,你便自己回家,你愿意送她,那是你的決定,你要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他不愿意收拾,不想出去走走,自己決定購置物品,自然會有他的道理,對此可以展開壹場“非暴力的溝通”,但是絕不怒火相向。

必須知道,沒有人應該按你所認為正確的的方式去生活,沒有什么事情是應該,或必須如此的,這個觀念非常重要。

而且,當你得以“自給自足”,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時候,眼里“不順眼”的事就會越來越少,你會更加理解他人,懂得尊重與包容,可以準確表達你的關愛與情意,能夠完全地對自己所選擇的人生擔負責任,你會開始珍惜時間,關愛生命,對于利弊得失看得更淡,將精力全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不會再去為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浪費時間,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自己散發(fā)出來的某種氣場去影響身邊的人改變行為和看法,完全不需要任何苦口婆心乃至歇斯底里。

對了,“我改變了,可是他還是那樣”這種狀況是不會發(fā)生的,如果還有這種狀況,那就證明你還沒有抵達那個狀態(tài)。

這是壹種通過自身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不斷反省,不斷實踐,才能抵達到的狀態(tài)。

可能你已忍不住要問,治本太難,快點談談如何治標!

首先,在你還太年輕不懂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的時候,不要過早進入婚姻,甚至早早要個小孩,這會讓你身處愛情幻滅階段,陷入困局,而你自身想要得到成長將會變得愈加艱難,想要逃離的話需要付出很大代價。

當然,判斷早晚,和具體的年齡無關,“當你還太年輕不懂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的時候”就是太早。

其次,當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的時候,盡量選擇叁觀壹致的人,對于生活的期許,世事的判斷,很多的觀念,很多的看法,盡量保持壹致。

旅行狂就別去拯救死宅了,思想者就別去考慮交際花了,斤斤計較的別去黏著神經(jīng)大條,爸媽都是對的那就不要染指獨立女性……開個玩笑。

對方是誰并不重要,關鍵是要能夠找到那個得以讓雙方舒服的相處模式,能夠彼此不裝,能夠去做自己,在家能夠變得真實,得以放松,而不是老覺得對方哪里不對,對方哪里不好,想要控制局面,意圖改變對方,這樣,大家都會很累。

佛陀講究度化有緣人,心理咨詢師會恪守壹個“主動求助”的原則,而你,要去陪著壹個自以為是,守著自己觀念死死不放的人,想要得到改變,難度實在大得夠嗆。

壹心理專欄·瑋夫雯斯基

作者:廖瑋雯,心理咨詢師,曾出版隨筆《無須討好世界,且讓自己歡喜》。

專欄簡介:「瑋夫雯斯基」在各種地方說過很多話,寫過不少字,以前覺得對錯參半,現(xiàn)在愈發(fā)不敢篤定,人生在世,妄語太多,開口即錯,如若非得讓我在這諸多胡言亂語中挑選壹句,我選:認得請自己,付得起代價。往后我說的,寫的,你聽了,悟或惑,對或錯,全都不賴我。

更多文章可關注:wfwsj1986,約稿、咨詢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