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狂熱追星族是怎南京心理咨詢樣煉成的

更新日期:2021-08-29 17:58:55  來源:m.dealzgarage235.com

導讀作者:武志紅:wzhxlx雖然狂熱追星的事件屢有發(fā)生,但2007年3月28日無疑是中國追星族史上標志性的壹天。當日,劉德華的女歌迷楊麗娟的父親楊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殺。為了吸引自己癡迷的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美國男子欣克利不惜刺殺...

作者:武志紅

:wzhxlx

雖然狂熱追星的事件屢有發(fā)生,但2007年3月28日無疑是中國追星族史上標志性的壹天。當日,劉德華的女歌迷楊麗娟的父親楊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殺。

為了吸引自己癡迷的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美國男子欣克利不惜刺殺美國總統(tǒng)里根,因為腦子里壹個莫名其妙的聲音,英國男子馬克?查普曼殺死了披頭士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

但相對而言,或許楊勤冀自殺壹事更加不可思議,因為這不是壹個粉絲的瘋狂,而是壹家人的瘋狂。

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幾乎壹個超狂熱的追星族,背后都有特定的家庭因素。他之所以癡迷壹個明星,其實是想彌補他在家庭中的壹些缺失。

超級溺愛導致病態(tài)癡迷

楊麗娟說,她在16歲的壹個晚上夢見了劉德華,從此狂熱地癡戀上劉德華,隨后無法上學無法交際更無法工作,她的所有關(guān)注點全放到了劉德華的身上,搜集關(guān)于劉德華的壹切物品,參加其演唱會,人生也只剩下了壹個夢想:與劉德華近距離見上壹面。

這看似是壹個無緣無故的偶然事件,仿佛是那個夢將她拉入了壹個迷幻世界,從此沉溺而不能自拔。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任何自發(fā)性的事件,都反映了壹個人內(nèi)心的需要。楊麗娟也不例外。

那么,是什么需要呢?在我看來,就是回避成長責任的需要。

楊勤冀自殺后,楊母說,楊麗娟癡迷劉德華后,他們從未阻止過女兒。

這顯然反映了壹個事實:楊勤冀夫婦對這個女兒過于溺愛。這不難理解,楊勤冀是在近40歲的時候,才有了壹個女兒,老來得女,男人是很容易生出溺愛之情的。

對于壹個不到6歲的小孩,溺愛會讓他產(chǎn)生壹個錯覺:我很強大。因為,他的那個小小的世界里,他似乎可以為所欲為,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父母幾乎都可以滿足他。這會讓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但是,他壹方面是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另壹方面卻是極其無能。因為,父母在替他完成壹切成長需要的同時,也剝奪了這個小孩在挫折中成長的機會。父母越溺愛,這個小孩的成長機會被剝奪得就越厲害,他也因而就越無能。6歲前,是發(fā)展各種能力的關(guān)鍵期,如果6歲前壹直被嚴重溺愛,這個小孩的各方面能力就都遭到了嚴重損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小孩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壹點。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和小伙伴打成壹片,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怎么交際;他也會發(fā)現(xiàn),像在學校打掃衛(wèi)生這樣的瑣事對他都是壹個折磨;他還會發(fā)現(xiàn),老師和同學不會像父母壹樣把他奉為中心……

這些發(fā)現(xiàn)會令他備受傷害。并且,6歲前,他以為父母很強大,什么都能替他解決,但現(xiàn)在他知道,父母其實是很平凡的人。

這時,他就很容易產(chǎn)生壹個幻想:如果有壹個遠為強大的新“爸爸”或新“媽媽”,那是不是壹切難題又可以迎刃而解了?

對于壹個十幾歲的小孩而言,他最容易看到的遠為強大的新“父母”,無疑是曝光率最高的各類明星了。于是,各類明星最容易被選中,所謂的狂熱癡迷也由此而產(chǎn)生。

這或許就是楊麗娟癡迷劉德華的心理真相。6歲前,父親能幫她化解幾乎壹切難題。但當她16歲時,父親對她的很多問題都無能為力,于是她開始幻想出現(xiàn)壹個遠為強大的新“父親”,而劉德華就是被她的潛意識選中的新“父親”。

癡迷劉德華是她內(nèi)心的需要

正常熱度的追星,是很正常的,也是青春期的小孩自我成長的必然過程。小時候,他們是通過認同“強大”的父母來發(fā)展自己的人格的。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發(fā)現(xiàn),父母其實很平凡,于是他們就渴望找壹個遠為強大的新的“父母”,通過認同他們,來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人格。于是,他們也會追星,其實調(diào)查顯示,超過90%的小孩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

在正常的追星過程中,小孩會認同他們,將他們的壹些被媒體描繪的人格特質(zhì)吸收到自己的心中,他們的人格也由此出現(xiàn)成長。

但是,楊麗娟對劉德華的狂熱癡迷,就不是認同,不是為了自己人格的成長。相反,她是幻想再有壹個更強大的新“父親”,替她解決成長的難題。但這當然不可能,于是,她的追星就成了阻礙她成長的因素。壹方面,她狂熱追星;另壹方面,她嚴重自閉。所謂的自閉看似是因為癡戀劉德華的結(jié)果,實際上是逃避自我成長的壹個借口。

奇特的是,女兒如此明顯不對勁,但楊勤冀夫婦居然壹點都不這么看。以前,他們對媒體說,曾斥責并阻止過女兒癡迷劉德華,但楊勤冀自殺后,楊母對媒體承認,他們從來沒有指責過女兒,相反認為女兒這樣很正常。楊父更是在遺書中為女兒的病態(tài)癡迷辯護,認為女兒這種癡迷是偉大的愛。

顯然,不只是楊麗娟不敢面對現(xiàn)實,而是楊家叁人都拒絕面對現(xiàn)實。這導致他們最終只能“壹步壹步地”走到今天。

以前,楊麗娟的唯壹夢想是與劉德華近距離見壹面。但真地近距離見了,她又不滿,而是渴望與劉德華單獨待上幾分鐘,壹起唱唱歌玩玩游戲。她說,如果能有這樣幾分鐘,她就心滿意足了。但是,假若劉德華真滿足了她這個要求,她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渴望。

因為,她對劉德華的癡迷,其實就是逃避她的個人成長的借口。見了劉德華又如何,劉德華真與她單獨相處幾分鐘甚至壹天又如何?那之后,她還是要單獨去面對壹個事實:她是壹個沒有能力沒有工作沒有朋友的大齡女子,現(xiàn)在,她還失去了父親失去了資產(chǎn),剩下的只有債務(wù)和同樣沒有能力的母親。

于是,盡管父親已為她而自殺,但當《華商報》記者問“究竟你是更愛劉德華還是更愛父親呢?”她的回答居然是“就是爸爸死我也不后悔,我不見到他我是不會走的”。當記者又問她,你不是已和劉德華合影了嗎?她的回答是,那張照片是合成的。

顯然,她仍然沉浸在對劉德華的癡迷中,即便父親的死都不能把她拉回來。

再套用前面的那句話“人的壹切自發(fā)的行為都是內(nèi)心的需要”來解釋的話,她繼續(xù)癡迷劉德華仍然是她內(nèi)心的需要,她需要用這個癡迷逃避那個不堪面對的真實世界。

愛的匱乏也會催生追星狂

過度的溺愛容易導致狂熱追星,而愛的嚴重缺失,也容易導致這壹點。

2005年底,周杰倫歌迷謝楓在周杰倫的廣州演唱會現(xiàn)場吞安眠藥自殺,此后我參與這壹事件的連續(xù)報道。他也是狂熱癡迷周杰倫,不過,他對周杰倫的癡迷相對比較現(xiàn)實,他的確崇拜周杰倫,但同時也渴望周杰倫能治好他的偏癱。

不過,與楊麗娟壹直被嚴重溺愛不同,謝楓壹直是嚴重缺少愛。他先是壹直和姥姥壹起生活,等7歲后才和父母在壹起,但這時他又多了幾個弟妹,而他因為和父母沒有壹起生活過,壹直覺得和父母很疏遠,但與父母和弟妹關(guān)系還算可以。

十幾歲時,謝楓得了偏癱,但因家境貧困,父母為他花了數(shù)千元醫(yī)療費后,開始放棄了對他的治療,而他則千方百計從家里家外弄錢,以爭取進壹步治療。最終,他和父親關(guān)系嚴重惡化,他自己說,父親為了不讓他去看病,曾用鐵絲捆他。

大約就是在對父母徹底絕望之后,壹次在聽周杰倫的歌時,看著天上飄過的白云,他突然對同樣患有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方面疾病的周杰倫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認同,開始幻想如果能乘著白云而去尋找周杰倫,或許周杰倫能出錢治好他的病。從此以后,在他傷痕累累的人生中,周杰倫幾乎成了他唯壹的精神寄托,每當難受的時候,他會聽壹聽周杰倫的歌,好像感覺就舒服多了。不僅如此,他也開始理和周杰倫壹樣的發(fā)型,也模仿他說話的強調(diào),這都是典型的認同心理。到了2005年,他的病情日益惡化,同時周杰倫又開始舉辦全國巡回演唱會,他隨即想,這可能是他在癱瘓前唯壹的機會了,于是他拖著偏癱的病軀,用非凡的毅力,跟著周杰倫的足跡去了全國很多城市。

不過,與楊麗娟壹樣,謝楓也發(fā)現(xiàn),想靠近周杰倫是不可能的。到了周杰倫這次大陸行的最后壹站——廣州,謝楓徹底絕望,于是吞了數(shù)十粒安眠藥。

謝楓的行為壹樣瘋狂,于是也被人冠上“追星狂”的稱號。但我們可以看到,楊家對女兒的溺愛,會造就追星狂;謝家對謝楓的放棄,壹樣也會造就壹個追星狂。

原因不同,目的也相異,但從心理上,謝楓和楊麗娟壹樣,都是將明星當作了遠為強大的新“父親”,渴望他們像神壹般能將自己拉出命運的漩渦。

他之所以迷失,是因為沒有自己

從謝楓和楊麗娟的例子中,我們都可以得出壹個結(jié)論:追星狂的原因,都可以回溯到他們的家庭關(guān)系中。

這是壹個普遍的道理??梢哉f,壹個健康家庭長大的小孩也會追星,因為這是自我成長的規(guī)律所致,但他們追星的熱度相對是比較正常的。假若壹個小孩追星的熱度超乎尋常,我們幾乎都可以到他的家庭關(guān)系中去尋找答案。

追星的對象,可以是現(xiàn)實的明星,也可以是虛擬的明星。

前不久,廣州壹所職業(yè)中學的高貳學生小李因嚴重“動漫化”而成為媒體關(guān)注熱點。他不僅穿得像動漫中的人物,還模仿動漫人物的說話方式,已嚴重沉溺在動漫的虛擬世界里而有點不能自拔。

其實,這和狂熱追星是同壹種心理。小李也是在嚴重認同動漫人物,他將動漫人物當成了自我成長的模板。很多家長看到這個新聞,估計會立即得出壹個結(jié)論:動漫真可怕,絕對不能讓小孩成為動漫迷。

但實際上,和楊麗娟、謝楓壹樣,小李是心理有問題在先,而迷戀動漫在后。他之所以迷戀動漫,是因為他沒有壹個穩(wěn)定的人格基礎(chǔ),所以他需要通過認同動漫人物來發(fā)展自己的人格。

小李的問題極可能也是源自愛的缺失。當他站在高樓邊緣,顯露出自殺傾向時,他的媽媽居然兩次想拿木棍去懲罰兒子。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他媽媽尚且如此,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估計小李得到的溫暖也不會太多。

每個小孩的人格基礎(chǔ),都是他6歲前和父母的關(guān)系模式。如果父母既愛小孩,又給了小孩自我發(fā)展的空間,那么這個小孩就會形成壹個穩(wěn)定的人格基礎(chǔ),換句話說,就是他知道自己是誰。那么,他以后就不會因為迷戀明星、動漫而丟失自己。

譬如小李的例子,他和父母的關(guān)系模式很可能是冰冷的甚至暴力的。那么,小李很小會拒絕向父母認同。但是,我們成長的路上,必須有認同的榜樣的。小李后來也找到了,那就是他的動漫世界。

所以,動漫只是小李迷失的表面原因。實際上,在他迷失在動漫世界之前,他可能因為愛的缺失,早已經(jīng)先迷失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jié)論:不管被追的星是現(xiàn)實世界的明星還是虛擬世界的動漫人物,我們都不可把被追者當成歸罪對象。那樣做,我們就和壹味歸罪劉德華的楊勤冀和楊麗娟沒有什么區(qū)別了。真要歸罪的話,我們幾乎都可以從追星狂的家庭關(guān)系中找到答案。

并且,還需要澄清的壹點是,正常熱度的追星是青春期的小孩所不可避免的,我們不必對此大驚小怪。我們甚至都不必苛求小孩壹定要追那些看似健康、陽光且壹本正經(jīng)的星,因為叛逆也是青春期所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小孩有壹段時間追那些看似不健康的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所需要警惕的,只是超乎尋常的狂熱。并且,如果看到小孩有超乎尋常的熱度,那么,也先不要急著去譴責明星或追星現(xiàn)象,而應(yīng)先反省壹下自己和小孩的關(guān)系,因為它才是最可能的答案。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