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現(xiàn)在家庭條件好了,很多家長不僅在物質(zhì)上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在教育上也放松了。育兒專家為此說,對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能手軟。得不到就動手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想搶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機,未果,一口就咬向?qū)Ψ降男∈帧=Y(jié)果,推土機如愿到手。達標(biāo)做法:對咬...
現(xiàn)在家庭條件好了,很多家長不僅在物質(zhì)上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在教育上也放松了。育兒專家為此說,對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能手軟。
得不到就動手
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想搶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機,未果,一口就咬向?qū)Ψ降男∈帧=Y(jié)果,推土機如愿到手。
達標(biāo)做法:對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嚴(yán)肅批評,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已經(jīng)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必須親自道歉;同時,讓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他應(yīng)該學(xué)會接受這種不如意。
除了批評和講道理,一定的懲罰必不可少,并將與懲罰相反的待遇呈現(xiàn)在他眼前:呵護和安撫被咬的孩子。從而令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進而自覺摒棄攻擊性行為。
順手牽羊
孩子給你看一雙袖珍水晶鞋,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地上撿的。
達標(biāo)做法: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讓他親自道歉:“對不起,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xiàn)在還給你,請原諒。”借助“物歸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xué)會勇于承認錯誤。
3、4歲的孩子沒有“物權(quán)”概念和所屬意識,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對此,父母千萬不要采取“下不為例”的態(tài)度。記住那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見了玩具就走不動
在超市,你拒絕買芭比娃娃,女兒卻緊緊地抱著不放,任你怎么解釋也不松手,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達標(biāo)做法:對孩子表明你的態(tài)度:今天不買玩具,因為前不久剛剛買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無理取鬧,不妨置之不理,繼續(xù)選擇其它物品,或者佯裝離開,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協(xié)是不明智的,否則孩子的任性將變本加厲。等孩子冷靜之后,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歡,撒潑、哭鬧的結(jié)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討厭。
該睡不睡
晚上10點該睡覺了,孩子卻把娃娃和毛絨玩具攤到床上。
達標(biāo)做法:指指墻上的卡通掛鐘,示意孩子到就寢時間了,告訴他按時休息才能保證第二天去幼兒園不遲到。
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上床,他們永遠沒玩夠。如果父母允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規(guī)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就難以養(yǎng)成。所以,無論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辦法拒絕。
用謊言掩蓋事實
8歲的孩子施展“武功”,將花瓶摔得粉碎。當(dāng)媽媽問起這事,他卻說的家里的貓干的。
達標(biāo)做法:鼓勵孩子說實話:“告訴媽媽,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媽媽喜歡誠實、勇于對自己行為負責(zé)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顧慮,鼓勵他說出真相,并在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
6、7歲以上的孩子明知說謊不對,卻為了逃避懲罰而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話,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長了這一惡習(xí),以致他在謊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