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冷門的少年|壹心理翻譯達人以往研究顯示,所有接觸過毒品的人當中,只有20-30%會上癮,這些“癮君子”們會持續(xù)服用毒品,罔顧毒品對個人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小到身陷囹圄、陸親不認,大到形容枯槁、生不如死;但是,其余70-80%卻不會上癮,照樣過得好好的,該干啥干啥;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毒品,為什么...
冷門的少年|壹心理翻譯達人
以往研究顯示,所有接觸過毒品的人當中,只有20-30%會上癮,這些“癮君子”們會持續(xù)服用毒品,罔顧毒品對個人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小到身陷囹圄、陸親不認,大到形容枯槁、生不如死;但是,其余70-80%卻不會上癮,照樣過得好好的,該干啥干啥;那么問題來了——
同樣是毒品,為什么有的人容易上癮,有人卻不會呢?
近日,劍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barryeveritt在《歐洲神經(jīng)科學》期刊上發(fā)表了壹篇綜述,闡釋了“毒品接觸——毒品濫用——毒品成癮”過程中的神經(jīng)生物學基礎以及學習相關心理學機制,勾勒出壹幅成癮研究的詳細輪廓圖。
吸毒早期可以被視作壹種“目標導向”(goal-directed)的聯(lián)合型學習(associativelearningbehaviour)。吸毒者發(fā)現(xiàn),特定的行為(服用毒品)會導致特定的結果(毒品帶來的快感),因此,為了達到這種結果,他會再次嘗試之前的行為——換句話說,其吸毒行為的目標,在于獲得快感。紋狀體背中側(thedorsomedialregionofthestriatum)被認為介導了這種聯(lián)合型學習。該腦區(qū)與獎勵機制相關,通過神經(jīng)遞質多巴胺發(fā)揮作用。
聯(lián)合型學習過程當中,假如結果變得越來越不具吸引力,那么個體從事該種行為的熱情也會逐漸降低。舉個例子,如果服用某種毒品帶來的快感越來越少,那么個體對于該種毒品的興趣也越來越小。
然而,對于長期服用毒品的“癮君子”而言,哪怕結果缺乏吸引力,也無法降低行為的欲望——事實上,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癮君子”身上,另壹種聯(lián)合型學習已然悄悄地占據(jù)了優(yōu)勢,即“刺激-反饋”條件反射。換句話說,這時候,環(huán)境當中各種與吸毒相關的刺激(比如看到白色粉末、聞到燒鋁箔的氣味等),都會令“癮君子”們聯(lián)想起吸毒后的那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進而誘使他們尋求更多的毒品。
(譯者注:“燒鋁箔”是海洛因的壹種吸食方法,即將毒品放在鋁箔紙上,用打火機加熱后吸吮毒煙,俗稱“走板”;)
everitt認為,初始時的“想要”(musthave,即第壹種聯(lián)合型學習)最終演變成了習慣性的“想做”(mustdo,即第貳種聯(lián)合型學習),而后者的神經(jīng)機制與前者迥然不同,由紋狀體背中側(thedorsolateralregionofthestriatum)介導——該腦區(qū)與感覺運動大腦皮層互相聯(lián)系,通過另壹條多巴胺信號通路發(fā)揮作用。everitt在文章中分別概述了這兩種神經(jīng)機制的特點。
另壹方面,作者指出,“易沖動性”(impulsivity)盡管長久以來被視作是吸毒的“果”(即長期吸毒導致個體變得容易沖動),但也有可能是吸毒的“因”(即個體越是容易沖動,往往自制力也越差,進而壹步步滑向深淵)。作者提出,可能存在某種內在因素(如遺傳、性格特質等)令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沖動,進而更容易染上毒癮。
基于上述成癮的神經(jīng)和心理機制,everitt提出了若干可能的治療手段,比如阻斷大腦里與獎勵機制相關的神經(jīng)回路、降低與成癮機制相關的腦區(qū)的神經(jīng)可塑性等等。
同時,everitt討論了現(xiàn)有藥物“老藥新用”的可能性,比如原本原來治療抑郁癥的ssri類藥物、原本用來治療多動癥的阿托莫西?。╝tomoxetine)等等,都具有用來降低“易沖動性”的潛力。
其中,壹種原本作用于記憶鞏固、用來阻止舊病復發(fā)的藥物,看上去頗具前景:如果能夠阻斷曾經(jīng)的吸毒體驗(生理和心理上的“高潮”)與環(huán)境刺激(如白色粉末、燒鋁箔味道)之間聯(lián)系的話,無疑將會大大有助于戒斷毒癮。
總的來說,everitt的這篇綜述,增進了研究者們對藥物成癮的神經(jīng)和心理機制的了解,進而為提早確定個體的藥物成癮風險、設計戒毒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