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人類的邪惡來引用杜達雄自動物的本能?

更新日期:2021-08-23 05:34:57  來源:m.dealzgarage235.com

導讀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新浪探索(id:sinascience)在動物身上可以識別出許多形式的“邪惡”行為“邪惡”行為可以歸為4種基本類型,而且,這些行為都不是人類特有的。邪惡,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希特勒、盧旺達種族屠殺等...

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新浪探索(id:sinascience)

在動物身上可以識別出許多形式的“邪惡”行為

“邪惡”行為可以歸為4種基本類型,而且,這些行為都不是人類特有的。邪惡,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希特勒、盧旺達種族屠殺等等。每壹天,當你閱讀報紙新聞,或者看電視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眾多導致無辜傷害的邪惡行為。

現(xiàn)在,“邪惡”(evil)壹詞已經(jīng)有了宗教的意味,與道德和某種神圣存在的意愿聯(lián)系在壹起。但是,在最初的古英語中,“evil”指的是任何壞的、惡毒的或殘酷的事物。假使我們堅持這種非宗教的定義,即“邪惡”涉及的是懷有惡意的行為,那么,我們可以合乎情理地提出這樣壹個問題:邪惡為什么會存在呢?

我們知道,人類從類人猿演化而來,再往前可以追溯到更加簡單的動物。這意味著,我們的許多行為來源于動物祖先,這其中是否包括邪惡行為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否意味著邪惡在某些情境下具有優(yōu)勢?

或者換句話說,我們能回溯邪惡的演化歷程嗎?

關(guān)于“邪惡的本質(zhì)”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在這里,我們將其定義為:為了a的利益,故意使b遭受痛苦、損傷甚至毀滅的舉動。為了進壹步探索,我們可以將這些惡意的行為分成4個基礎類別,即“暗黑肆人格(dark-tetrad)”。

大約15年前,壹群心理學家,包括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德爾·保盧斯和他的學生,首次提出了這些分類。最初他們定義的是“暗黑叁人格”,包括馬基雅維利主義(自私,喜歡操控和欺騙他人)、精神病態(tài)(反社會、冷酷、缺乏同情心)和自戀狂(驕傲、自大、缺乏移情能力)。保盧斯后來將“叁人格”擴展為“肆人格”,加入了日常虐待狂(以他人的痛苦為樂)。為什么人類會有這些行為?其他動物身上也能看到這些行為嗎?

馬基雅維利式的權(quán)謀行為是猴類本性的壹部分

·自私,喜歡操控和欺騙他人(馬基雅維利主義)·

馬基雅維利主義涉及使用智力策略和狡詐詭計來獲得權(quán)力,并且擊敗競爭對手。當然,這是政治生活的正常部分——即使參與“政治”的個體并不是人類。

芝加哥大學的達里奧·馬埃斯特里皮埃里在20多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恒河猴社會中存在著馬基雅維利式的權(quán)謀行為?!鞍柗ㄐ坌浴保╝lpha-males,占統(tǒng)治地位的雄性)會運用威脅性的行為和暴力手段,來保護自己的睡眠空間、雌性和食物。

占統(tǒng)治地位的猴子會利用無法預知、突然爆發(fā)的攻擊行為來統(tǒng)御下層的同類。下層的猴子會與上層個體結(jié)成聯(lián)盟,雌猴通過與阿爾法雄性交配來照顧自己的女兒;它們也會背著阿爾法雄性與其他雄性交配,以確保在阿爾法雄性死亡或失去地位之后自己仍能得到保護。

事實上,每壹只猴子似乎都具備馬基雅維利式行為的能力。達里奧說:“這是它們自身的壹部分。并不是說,有些個體是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壹直做出這種行為,而其他個體從不這么做。就像人類壹樣,這是我們本性的壹部分,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總是這么做?!?/p>

黑猩猩有時會謀殺其他同類

恒河猴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它們渴望權(quán)利,而馬基雅維利式行為是建立和維持統(tǒng)治地位,或者與占統(tǒng)治地位的個體結(jié)成聯(lián)盟的有效方法。這不是沒有風險的策略。如果它們被抓到有欺騙行為,比如攻擊幼猴,就將面臨嚴厲的懲罰。即便如此,贊成并采用這些馬基雅維利式策略的個體可能還是遠多于反對的個體,特別是在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中,比如猴類或人類。

“當任務是通過合作完成的時候,這種策略在你的每壹項任務中都可以奏效,”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非人類動物的人格類型研究權(quán)威薩穆爾·戈斯靈(samuel-gosling)說,“無論是采集、攝食、撫育幼崽,還是保衛(wèi)群體?!?/p>

事實上,你可以爭辯稱,更加簡單的動物也具有基本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行為。安省蝴蝶能模擬其他物種,使鳥類誤以為它們有毒或難吃。深海鮟鱧的頭部具有壹根很長的突起,就像壹根掛著誘餌的釣竿壹樣,能吸引小魚過來覓食,然后迅速地將其壹口吞下。

換句話說,馬基雅維利式的惡意欺騙在演化歷史中有非常深厚的基礎。這其實只是壹種有用的生存策略。

關(guān)于“邪惡的本質(zhì)”有許多不同定義

·精神病態(tài)·

這壹點或許會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但有壹些動物似乎的確很讓人厭惡。靈長類動物學家法蘭斯·德瓦爾在他位于荷蘭阿納姆的動物園中,養(yǎng)著壹只名為puist的黑猩猩。他形容這只黑猩猩是“兩面派,很卑鄙”,而且非常虛偽。研究者們普遍不喜歡puist,甚至將它比作女巫。

珍·古道爾對壹對黑猩猩母女——名為passion和pom——進行了研究,在4年多時間里,它們有計劃地吃掉了8只黑猩猩幼崽。古道爾稱passion是壹位“冷血母親”。

但是,這些猿類真的是精神病態(tài)嗎?

根據(jù)心理學家彼得·博斯克和羅伯特·布魯契克的說法,它們可能真的是。1991年,這兩位學者利用“情感剖圖指數(shù)”(emotions-profile-index)對passion進行了分析。該指數(shù)包括“欺騙性、麻木、侵略性、情感聯(lián)系缺失和無所畏懼”等方面。結(jié)果顯示,passion具有反社會性異常行為特征。

2006年壹項針對類人猿精神病理學的研究也談到了passion和pom。這對黑猩猩母女“持續(xù)如此之久地以同類為食,使人類的精神病醫(yī)師不禁將其與反社會人格障礙聯(lián)系起來,”研究者寫道。不過,他們告誡稱,不應該賦予“障礙”壹詞太過重要的含義,“殺嬰是壹種行為異常,還是適應性的繁殖策略,都存在著爭議?!?/p>

在1999年的壹項研究中,研究者將美國佐治亞州壹個研究中心里的34只黑猩猩作為實驗對象,進行“黑猩猩精神疾病測量”。這些黑猩猩居住的地方放滿了玩具、梯子、輪胎和塑料桶,可供它們玩耍。

研究者測量的特征包括厭倦傾向、無法從懲罰中學習、容易發(fā)怒和經(jīng)常戲弄其他同類等。綜合起來,這些特征可能預示著患有精神疾病。研究者還被要求挑出最契合“伍大性格特質(zhì)”(隨和性、外向性、情緒穩(wěn)定性、嚴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今天的心理學家依然用“伍大性格特質(zhì)”模型來描述人的人格和個性。

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有證據(jù)顯示“黑猩猩會形成精神病態(tài)”。他們總結(jié)成人類精神病態(tài)的某些特征,比如冒險、吝嗇等,也會在類人猿身上出現(xiàn)。與人類壹樣,雄性黑猩猩的得分高于雌性。

不僅黑猩猩表現(xiàn)出精神病態(tài)的傾向,海豚也會。英國高地與群島大學的本·威爾森曾經(jīng)觀察到寬吻海豚和大西洋鼠海豚之間出現(xiàn)暴力互動的跡象。他和同事們發(fā)現(xiàn),被海水沖到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南部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灣的鼠海豚身上,都有遭受過海豚攻擊留下的痕跡。

壹些海豚會謀殺競爭對手

威爾森說:“我們推測,海里有好幾只發(fā)瘋的海豚,可能中毒了,或者患有精神疾病?!钡牵绻麤]有更多相關(guān)的信息,這壹推測很難得到支持,特別是還有其他關(guān)于這種行為的解釋。例如,有可能海豚是在與鼠海豚爭奪獵物,它們只是想要擊退競爭對手。不過,威爾森指出,海豚的食物結(jié)構(gòu)也與海豹類似,但它們并不會攻擊海豹。

另壹種說法是,對鼠海豚的攻擊可能與殺嬰行為有某種聯(lián)系,寬吻海豚中存在這種行為。眾所周知,許多哺乳動物殺死幼崽的行為都有很好的生物學解釋。當雄獅接管某個獅群的時候,它會殺死獅群里的幼崽?;蛟S寬吻海豚社會中也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消滅幼崽是壹種聰明的做法,因為如果雌性不再需要撫育后代,那它就能成為潛在的交配對象。

“如果你要攻擊壹只有母親保衛(wèi)的海豚,這會非常危險,因此你可能需要壹些練習,而鼠海豚正是很好的訓練用具,”威爾森說道。歸根結(jié)底,我們并不知道寬吻海豚為什么攻擊鼠海豚?!皼]有壹種理論能給出合理的證據(jù),也沒有人真正看到過壹次。所有支持和反對的理由都缺少足夠的信息,”威爾森說道。

弗拉德·采佩什(vladtepes)用尖頭木樁刺死了許多敵人

·虐待狂·

在“暗黑肆人格”里,“日常虐待狂”的定義是以他人的痛苦為樂。保盧斯指出,虐待狂性格或許可以讓壹個人保持權(quán)力和優(yōu)勢地位。“隨著時間推移,掌握權(quán)力的邪惡政治人物似乎會變得越來越虐待成性,或許他們必須這么做,以保持自己的權(quán)力?!?/p>

保盧斯以“穿刺公”弗拉德·采佩什(vlad-tepes)作為例子。這位吸血鬼德庫拉的原型曾經(jīng)命令將俘虜?shù)臄耻娛勘眉饽緲洞唐饋?,放在邊境上,震懾住了攻打過來的土耳其軍隊,使他們不敢踏入他的王國。

我們能否在動物中找到虐待狂行為呢?威爾森說,他曾經(jīng)見到在海面下游泳的海豚會突然噴水,襲擊坐在海面上休息的海鷗。這種行為或許可以解釋為某種故意令人討厭的舉動,但“虐待狂”壹詞具有非常道德性的暗示,特別是我們并不知道海豚是否意識到它們對海鷗造成了困擾。

“這有點像我們在擠氣泡包裝袋,”威爾森說道。海豚的這種行為可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活,而沒有意識到對海鷗的殘酷性。威爾森說:“這可能只是壹種很好的練習,也可能帶來很多的樂趣。海豚會很長時間追隨船只,這是壹種很常見的行為,而且依然很難加以解釋,除了看起來確實很有樂趣。”

我們可能會把壹些最單純的快樂與兒童時期的游戲聯(lián)系起來。保盧斯稱,這或許是虐待狂最根本的起源之壹?!叭绻憧吹絼游锿媾鼈兊墨C物,它們不殺死獵物,而是折磨獵物,”他說,“可能就是這種聯(lián)系,要學著成為成年的動物,你首先必須玩耍,在玩耍和成為必須殺戮的成年動物之間,有壹條分界線。有些成年動物還保留著壹些玩耍的行為,它們實際上停留在玩耍階段,從未跨過去?!?/p>

動物有時會玩弄獵物,似乎只是為了折磨它們

因此,虐待狂可能顯示的是某種形式的“發(fā)育受阻”。如果確實如此,那成年動物群體中這種行為的長時間存在,似乎很令人感到奇怪。

保盧斯提出了壹個理論?!澳憧梢园堰@些暗黑人格看作是不同形式的寄生蟲,”他說,“在動物群體中,寄生蟲具有非常正面的功能。有壹個論點稱,寄生蟲能夠清除群體中那些適應力不夠、不能提供多少貢獻的個體?!?/p>

這是壹個道德上令人為難的觀點,但所謂的“暗黑肆人格”或許能為人類社會和動物群體帶來好處。盡管看似不合常理,但這些行為能鼓勵其他個體對它們有所警惕,并仔細思考對它們的信任?!八鼈円阅撤N方式保持物種的健康,”保盧斯說道。

·自戀狂·

與虛榮心有關(guān)的自戀狂行為貌似是純粹的人類性格。是這樣的嗎?在壹個擁有超凡魅力的自戀者,和那些為了吸引注意力而做到極致的動物之間,我們能做出什么樣的比較呢?

雄性孔雀的精美尾羽,狐貍散發(fā)出的飽含費洛蒙的氣味,園丁鳥的舞蹈。我們不確定這些不會說話的動物是否有意這么浮夸,但類似這樣的夸張展示是否壹定程度上暗示著自戀狂行為的演化?

有些動物非常善于吸引注意力

如果從基因演化的角度來看,或許更容易解釋與自戀狂行為聯(lián)系在壹起的極端利己主義。當然,理查德·道金斯對基因(或者它們所存在的生物體)的自私性進行了經(jīng)典的描述。他雄辯地指出,基因的唯壹“目標”就是使自己世代永存;而對基因來說,它們的成功,與是否會以其他遺傳序列為代價沒什么關(guān)系。

盡管人類已經(jīng)部分超越了原始的自私?jīng)_動,并且通過文化影響掙脫了自私的的束縛,但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基因生存的機器”。在某種程度上,這不僅能解釋自戀狂的演化和存續(xù),而且能解釋暗黑肆人格的其他幾個部分。

“生殖的途徑多種多樣,”保盧斯說,“其中壹些我們(今天)可能會認為不可接受,但在過去顯然是可行的。”例如,精神病態(tài)者和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可能——或者在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擁有比大多數(shù)人更多的性生活,因為他們的行為中有部分亂交的傾向。

“如果你進行策略性的思考,不關(guān)心是否會傷害他人的感受,那你就可以更好地說服和操縱伴侶,”保盧斯說,“自戀者會自感特別,并且散發(fā)出人們會做出反應的自信,而這些提供了繁殖的機會?!?/p>

壹場欺騙正在上演:蜂蘭會模擬雌蜂的模樣,吸引雄蜂過來,從而幫助它實現(xiàn)傳粉

虐待狂行為在繁殖中的優(yōu)勢就難解釋得多了?!按蟾攀沁@樣的,過去,虐待狂會使你展現(xiàn)出更多的權(quán)力,而權(quán)力就意味著繁殖的機會,”保盧斯說道。

“自然,紅色的牙齒和爪子,”英國詩人丁尼生(tennyson)曾這樣描述過自然界的暴力。我們可以找出很多例子來支持他的描述。在巴西叢林中,虎貓會模仿受傷狨猴幼崽的叫聲,從而誘騙并捕捉獵物;雌性螳螂經(jīng)常在交配之后(有時甚至在交配之中),咬下雄性的頭,然后吃掉對方身體;鬣狗幼崽在出生之后,就馬上殺死同壹胎的兄弟姐妹;甚至植物也會使用詭計,蜂蘭會偽裝成雌蜂,吸引雄蜂前來幫助它傳粉。

可以說,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邪惡”行為的起源,而是今天的人類常常對這些行為感到不安——雖然欺騙、自私和其他“邪惡”特征在自然界中很是普遍,而且往往能對基因、物種和動物群體帶來好處。

lsd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