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往往是“聽話”。但孩子們?yōu)槭裁淳褪遣宦犖覀兊?同一件事講了多次他都不聽,或者是錯誤的行為一再發(fā)生,這些讓我們在溝通中失去耐心。之所以我們常對孩子缺少耐心,是因為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舉動毫無意義。正是這樣的假設(shè),讓我們不能真正和孩子溝通,而只是單方向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往往是“聽話”。但孩子們?yōu)槭裁淳褪遣宦犖覀兊?同一件事講了多次他都不聽,或者是錯誤的行為一再發(fā)生,這些讓我們在溝通中失去耐心。
之所以我們常對孩子缺少耐心,是因為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舉動毫無意義。正是這樣的假設(shè),讓我們不能真正和孩子溝通,而只是單方向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因此,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么做是為什么。
當你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就能跟他很好地溝通了。
如果溝通都不成問題了,那么教育還難嗎?
所以,我們怎么去和孩子溝通呢?
下面有三個故事,希望能夠給你一點啟發(fā)。
讓馬通人性還是人去通馬性——讓孩子來聽我們,還是我們?nèi)ヂ牶⒆?/P>
短片:MontyRoberts的馴馬奇跡
從小生活在馬場的MontyRoberts認為維持了數(shù)千年的馴馬方式需要改變,他認為傳統(tǒng)的粗暴的馴馬方式不僅耗時很長,同時對人與馬的感情造成傷害。他嘗試用與馬溝通的方式來馴服野馬,把傳統(tǒng)的一個月的時間縮短為一周,被人們譽為“馬語者”。為了進一步印證這個方法的科學(xué)性,他在62歲時決定到自然環(huán)境中找野馬做實驗,英國BBC全程跟蹤拍攝。MontyRoberts說馴馬時最開始的接近是最重要的一步,為此他跟蹤了這匹野馬一天一夜,直到它對他放松了戒備,愿意靠近。這時,MontyRoberts不時地撫摩它,安慰它,給它適應(yīng)的過程,終于把馬鞍放在了它的背上,馴服了這匹桀驁不遜的野馬。
討論:“愿意”的過程非常重要
短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MontyRoberts駕著自己的馬跟隨著那匹野馬,不離不棄,直到野馬自己慢下來,他才試探著靠近,交流,他的每一步都沒有強迫的成分,但最后他卻達到了駕馭的目的。人們說他馴的馬通人性,其實是他主動去通馬性。
教育孩子和馴馬道理相似,就像“馬語者”對待野馬的耐心,我們也要跟隨孩子的方向,關(guān)注他,觀察他,給孩子接受的時間和空間,用他能接受的方式開始溝通。讓他解除戒備,愿意接受你的要求。
這個“愿意”的過程非常重要。就像Monty后來所有溝通技巧的應(yīng)用,都是建立在他和馬最初那一天一夜的陪伴過程中。但我們的家長有時則缺少這種耐心,只是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觀念灌給孩子,卻不考慮自己與孩子之間是不是已經(jīng)建立了這個讓孩子愿意聽的信任基礎(chǔ)。
蒙不住孩子的眼睛——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是孩子最早學(xué)會的溝通樣本
案例:我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
有一對夫婦的感情不好,本來要離婚的,卻發(fā)現(xiàn)妻子已經(jīng)懷孕了,于是就決定不離了。孩子生下之后,夫妻都很愛她,盡量在孩子面前隱藏兩個人的矛盾。他們經(jīng)常會問孩子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孩子回答是?!澳闶遣皇前职值墓詫殞?”孩子也說是。但在孩子2歲的時候,有天爸爸又問她:“你是不是爸爸的乖寶寶?”孩子卻不回答,而是拉著他的手來到媽媽身邊,問媽媽:“我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媽媽說“當然是了”,孩子這時才對爸爸說“我也是爸爸的乖寶寶。”
討論:從改善夫妻溝通開始改善親子溝通
孩子的爸爸非常不理解孩子為什么有這種舉動,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已經(jīng)覺察出爸爸媽媽之間的矛盾,她之所以不直接回答是因為怕說是爸爸的乖寶寶,就不是媽媽的乖寶寶了,因為孩子已經(jīng)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父母的不合。
有的夫婦說兩個人鬧矛盾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以為孩子不知道,其實是錯的。孩子的敏感和領(lǐng)悟力往往出乎大人的預(yù)料。所以,不是在孩子面前偽裝成相愛,而是把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當作一個改善關(guān)系的好機會。
孩子是父母重新學(xué)習(xí)愛的最好的教科書,你也許不會為了愛人、父母舍棄你非常重視的東西,改變自己的個性,但為了孩子卻可以改變,所以要掌握彼此愿意改變的機會,重修你們的關(guān)系,讓孩子在幼小時潛移默化地學(xué)到愛與支持,這種精神力量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而且父母之間的愛會讓孩子的心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他把精力用于其他的心智的發(fā)展。
每一朵烏云都鑲著金邊——從孩子的撒謊中發(fā)現(xiàn)溝通的契機
案例:“我答應(yīng)了同學(xué)要去的”
一天中午,揚揚告訴媽媽下午要去少年宮畫畫,但媽媽偶然得知那天下午少年宮根本就不開門。晚上,在父母的再三追問下,揚揚才告知實情,原來他和班上的幾個男同學(xué)相約到新建成的江濱廣場玩了。于是爸爸非常生氣,媽媽非常傷心。在咨詢過程中,問起撒謊的原因,揚揚說:“我上午就答應(yīng)了同學(xué)要去的?!痹瓉砀改傅囊蟊容^嚴格,揚揚意識到如果直說,很可能被父母拒絕,這樣他會在同學(xué)面前很沒面子和信譽。
討論:謊言背后沒有錯的初衷
揚揚的錯在于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法去達到合理的要求;而爸爸的錯誤呢,為什么孩子有這樣合理的要求卻不敢直說?是不是因為平時的要求太嚴格,常常粗暴簡單地拒絕自己認為不合適的要求,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尊嚴和感受?
其實孩子的謊言背后總有一些并沒有錯的初衷,父母需要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給予肯定,比如說揚揚謊言的背后是一份誠信,因為他答應(yīng)了同學(xué),如果被父母拒絕而出不去會失去自己的面子和同學(xué)的信任,要從這一點的肯定打開與孩子交流的渠道。如果父母對孩子身上的這一點積極面進行肯定,并且從自己的溝通方式中找出孩子為什么不敢說的原因,那么可以預(yù)見,以后的親子溝通就會有所改善。
結(jié)語:
如果整個教育的過程是0到100的話,最重要的是0到1,這個從0到1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才是教育真正的開始。陪伴孩子,直到找到你們之間溝通的密碼,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帶著足夠的信心和耐心,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