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圖:edgregory馮丹彤|心理圈寫在525從4月25日到5月25日,我做了110個咨詢。平均每天有3.5個小時,浸泡在別人的故事里。這些故事往往飽含痛苦與焦躁,也飽含著人最可貴的深情與渴望。短時間內(nèi)接這么多咨詢,催化了我體驗到壹個舊知識:人最害怕的不是不開心,而是失去別人或自我的深層的聯(lián)結(jié);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與快...
圖:edgregory
馮丹彤|心理圈
寫在525
從4月25日到5月25日,我做了110個咨詢。平均每天有3.5個小時,浸泡在別人的故事里。這些故事往往飽含痛苦與焦躁,也飽含著人最可貴的深情與渴望。短時間內(nèi)接這么多咨詢,催化了我體驗到壹個舊知識:人最害怕的不是不開心,而是失去別人或自我的深層的聯(lián)結(jié);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與快樂,而是盡可能的被別人和自我接納。
因為咨詢時間密集,好多來訪者的問題,我只能在咨詢中去想,留不出額外的時間再多琢磨、思考他們的問題。但是當我放下要替他們思考的渴望,反而觸發(fā)了我更專注地傾聽他們當下的能力,也許他們不需要我馬上給我完美的答案、精妙的解釋,但是他們渴望被陪伴、被傾聽。這種在另壹個人面前,做壹次(哪怕僅僅是50分鐘的有限時間)真實的自己、表露自己,就足以綻放出持續(xù)壓抑的自我、讓他們看到他們的渴望與需求、以及深層的恐懼與不安,促成某些轉(zhuǎn)變。
感謝這些來訪者,他們勇于面對自己的恐懼與擔憂,勇于向壹個并不比他們健康多少的人袒露自我,他們在命運面前的奮進與執(zhí)著、堅韌和智慧,深深感動了我。同時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擾,需要暫時的支持與理解,但是往往是他們的困擾卻點醒了我更多,讓我看到了更多未知的自我。也許還原到咨詢的本質(zhì),來訪者和咨詢師,不是誰在治療誰,誰徹底地幫助了誰,而是壹種共同的成長和改善,通過不斷覺察和理解關(guān)系中的感覺與變化,促成了彼此走向健康,永無止境!
我的壹個來訪者曾說,每周在固定時間,能有壹個人等待著與我交流,僅僅是想想這個念頭,就已經(jīng)很幸福。我深刻認同。也許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但凡能有壹個人每天和自己聊壹聊自己,聽壹聽自己訴說,找到了被關(guān)注和理解的存在感,就不至于走進咨詢室的門。
但是被傾聽和關(guān)注越是難得,才更需要學習關(guān)愛自我、善待自我,從最簡單的衣食住行、勞逸結(jié)合,去照顧自我。這些事情很小,我們也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從點滴之中去做了呢?我想,我們總是在貪求更多、索取更多,而忽視了關(guān)愛自己,愛護自己,其實很簡單、很容易。所以,才把所有渴望得到的關(guān)愛與美滿都寄托在別人身上、逃避自我關(guān)愛的責任。我想,這是提倡大學生過525這個節(jié)日的意義吧!不過對于關(guān)愛自我而言,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生活的態(tài)度。
——2015年5月25日晚
寫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階梯教室
作者簡介:馮丹彤,精神分析師,貳級心理咨詢師,長程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師。喜歡讀書和寫作,喜歡通過體驗與覺察來實現(xiàn)更好的生活。qq:324722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