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壹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尊重那些和他想法相同的人,而非想法不同的人。」──尼采許多人對尼采這句話,著眼于「同與不同」,但我以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講「尊重」。所謂的學習,始于尊重那些和我們想法不"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教育的意義,喙頭海豚真的不是讓孩子乖巧就好

更新日期:2021-08-25 07:32:17  來源:m.dealzgarage235.com

導讀">「毀掉壹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尊重那些和他想法相同的人,而非想法不同的人?!供ぉつ岵稍S多人對尼采這句話,著眼于「同與不同」,但我以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講「尊重」。所謂的學習,始于尊重那些和我們想法不...

">


「毀掉壹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尊重那些和他想法相同的人,而非想法不同的人?!?/p>

──尼采


許多人對尼采這句話,著眼于「同與不同」,但我以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講「尊重」。所謂的學習,始于尊重那些和我們想法不同的人。


反之,我想壹個社會,或者世代之間能夠不斷進步,不只是壹代比壹代好,同時也是上壹代與下壹代之間愿意彼此交流,互相學習。


就像哲學的精神,每個哲學家都是壹定程度上的懷疑主義者,所以才會不斷去質疑那些人們以為永恒不變的常識。


還記得兩年前我爸爸有了第壹支智慧型手機,問我怎么用。


而當我需要生活好的建言,我需要跟我爸爸請益。


智慧是公正的,不屬于任何壹個人,但任何壹個人都能親近它。



岔開這個話題,我想到這兩年火熱的知識經濟,確實網絡使得教育變得更容易,但魚目混珠的現(xiàn)象也很頻繁。


可是比知識經濟影響更大的,是知識焦慮。


焦慮使得許多錢花在買課程上,通過得到課程的感受,降低自己的焦慮。就像買了書,收到書之后,心底像是讀了,實際上卻壹直沒有打開來看。


教育的意義,如果沒有壹代比壹代好,這個教育恐怕很有問題。


這個「好」,包括讓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越來越好。比如打造更健全的醫(yī)療、更衛(wèi)生的環(huán)境、治安更好的小區(qū)、更有公德心的社會……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好,而無法真正去改變這個社會。我們的小孩將持續(xù)活在我們身處的焦慮中,我們只是提前的幫他們擋子彈,直到我們自己倒下。



方才,上海徐匯區(qū),壹所小學外面,壹位大人無情的刺殺了兩個小孩。去年貴州壹間幼兒園前面,有位男子點燃炸藥,死傷無數。


有點諷刺的是,我看見某些教育媒體譴責了上海剛剛發(fā)生的暴行。


他們發(fā)文譴責之余,我也經??匆娝麄冎圃旖箲],用幾百萬幾百萬的數字,告訴家長養(yǎng)小孩要掏空多少家底,并試圖指導家長們聽他們的意見養(yǎng)育小孩。


買房幾百萬,養(yǎng)小孩幾百萬,要是有的家長還想尋老路給小孩準備首付,又是幾百萬。前兩天央行降準,民眾的口袋又要薄壹些。


這些壓力,消磨人們對生活的樂趣與向往。


結婚本來應該是快樂的事,買房成家也應該是快樂的事?,F(xiàn)在卻搞成什么樣子?



我想起社會學家赫緒曼(AlbertHirschman)曾說過壹個故事。


他在哈佛大學任教的時候,觀察到波士頓有處隧道。


隧道狹窄,經常塞車。當大家壹起堵在那里不能動,大家都能靜靜等待??墒且嫉┯心硞€車道的車緩緩移動,旁邊車道上的駕駛就會憤怒起來,喇叭聲此起彼落。


通過許多類似的觀察,赫緒曼發(fā)現(xiàn),社會不和諧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因為簡單的貧窮或資源匱乏,而是「失望」。


「當壹個人失望,往往就會引起憤慨?!惯@壹點成了赫緒曼探討社會問題的其中壹個論點。


這點憤慨之火,失望之情,是組成焦慮的成份,彌漫在我們生活的空氣中。


這些壓力,制造出來的焦慮,是否都是讓人變得癲狂的來源?



當我們教育小孩,我們希望他們都聽我們的?這或許會讓我們輕松許多,但就像讀書考試、工作晉升。


回想壹下,有多少讓自己過分輕松的機會,最后都讓我們事后后悔?


所以我們愛小孩,在外面嚴厲的要自己去賺錢,養(yǎng)育小孩。我們耗盡了我們的心力,以及我們的好脾氣。使得我們在家變成老虎,和小孩之間產生沖突,制造隔閡。


而小孩按照我們的期望奮力讀書,即使內心根本不知道為何而戰(zhàn)。


結果雙方都很累,于是雙方都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在彼此眼里變得更加討厭。


悲哀的是,其實雙方都希望對方好,都為對方忍受了各種打擊。


你說我們該怎么辦?即使我們想要換個環(huán)境,即使我們想要不焦慮,但這個環(huán)境誰能逃出去?


就像塞在車陣里,大家都不能動的時候,反倒沒人抱怨。


看見有人通過不擇手段,倒是從車陣中逃了出去,自己卻還困在原地,就會激發(fā)心理的憤慨,憤慨催生了暴力。


也許有人移民了?或是選擇到壹個世外桃源生活?但那終歸是少數人,是別的車道上的車。



所以教育的意義,從來不是培養(yǎng)出乖巧的小孩,我們確實需要小孩有那個眼界,有那個改變社會的企圖。


就像有的父母老說:「只要小孩別讓我操心就好了?!?/p>


如果我們真心希望我們的小孩過上好的生活。


我們能夠培育出的下壹代,得讓他們有那個意愿,以及能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安全、更便利、更超前。就像改善那個該死的隧道,讓它別再那么容易塞車。


畢竟我們永遠不可能不去操心小孩,只要這個世界還是危機肆伏,還是有那么多焦慮與不安,還是搞個裝修、買個東西都得學壹套知識,以免受騙上當……否則無論誰來到這個世上,都得受苦。


最后,或許人生就像赫緒曼提出的「可能論」(possibilism):


無論解決社會問題的可能性多低,資源多有限,工具多簡陋,我們依然要努力找出解決方案。


如果壹代壹代讓生活環(huán)境更好,讓下壹代讓我們這壹代,甚至上壹代佩服他們,讓我們必須好好跟這些年輕人學習。


你想,這是多大的福氣。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