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父母在餐桌上應避免四件事情

更新日期:2021-08-24 16:48:51  來源:m.dealzgarage235.com

導讀父母與孩子一起吃飯,怎樣營造出輕松愉快的餐桌氛圍,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天餐桌上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但它對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孩子吸收的不僅僅是食物,同時也感受著父母的觀念和態(tài)度。對于孩子吃飯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父母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會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理...

父母與孩子一起吃飯,怎樣營造出輕松愉快的餐桌氛圍,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天餐桌上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但它對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孩子吸收的不僅僅是食物,同時也感受著父母的觀念和態(tài)度。對于孩子吃飯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父母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會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有損于孩子的性格塑造。

孩子吃飯是一個漸進學習的過程。父母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也要尊重孩子的習性和需求。在生活中,對孩子挑食、偏食、吃得少等等情況,一些父母的做法比較簡單,多采用強制方法,導致孩子對吃飯產(chǎn)生排斥心理,這就需要做一些科學的改進。

在餐桌上,有幾種做法是應該避免的:

1、恐嚇

當孩子不愿吃飯的時候,有些父母心情急躁,大聲呵斥孩子:“你再不吃,看我怎么收拾你?!钡鹊取O筮@樣的恐嚇以及辱罵,會讓孩子感到十分緊張,從而更加抑制食欲,孩子勉強吃完,也會因為心情不好而影響消化。若是經(jīng)常如此,則會損害孩子的健康,有些人甚至因為童年時被強迫吃某種食物,成年后對它產(chǎn)生不適反應。

孩子的胃容量比較小,與成人相比,適宜少食多餐,父母應控制好孩子吃點心與吃正餐的時間間隔,讓孩子按規(guī)律進食,易于形成習慣。孩子不愿吃飯,原因有多種,可能是另外吃過零食了,也可能是玩得過于興奮了,如果只是偶爾發(fā)生,父母最好予以寬容,并且對他說明錯處。習慣不等于機械,有彈性的生活才更符合人的本性。如果是經(jīng)常發(fā)生,則需要從根本上調(diào)整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而不能簡單斥責了事。

2、憶苦

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或輕或重的偏食現(xiàn)象。當孩子不愿吃某種食物時,有些父母往往喜歡“憶苦”,如:“你連玉米也不吃,你爺爺那時候,連玉米桿子都要煮著吃呢,真是不知福。”或者是“你這不吃那不吃,你看看邊遠農(nóng)村、災區(qū)的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沒有,該讓你到那里去餓一下才知道?!?/p>

這樣的“憶苦”教育,尤其被一些年紀大的祖輩所常用,但是,對于沒有切身體會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為這種說辭所打動,只會增強內(nèi)心的叛逆和抵觸。

其實,這種做法本身并不十分科學。眾所周知,要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養(yǎng)均衡很重要,但是,忽視孩子的口味,強迫孩子什么都吃,并不是維持營養(yǎng)均衡最適宜的方法。孩子的先天體質(zhì)并不一樣,后天的飲食也各異,這就導致了孩子體內(nèi)某些元素可能足量,而有些元素比較缺乏,這種缺乏的情況反映給神經(jīng)中樞,就會促使孩子特別喜歡吃某種食物,以盡快補充體內(nèi)這種元素。所以,孩子的口味不是偶然的,它是身體自然的需要。另外,孩子的食欲也是反應身體需要的一個信號,營養(yǎng)已經(jīng)達到一個高度,還要他按營養(yǎng)不良的標準去用餐,也是一個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做法。當然,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差,吃飯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對于孩子的偏食,程度不重的可以順其自然。父母鼓勵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時,最好不要強迫,不要動轍給孩子戴上道德的大帽子,可以把食物換幾種做法,如把煮雞蛋換成雞蛋羹等,也可以讓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吃飯,孩子看到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被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會被帶動起來的。

3、包辦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模仿的欲望也很強,餐桌也是孩子學習的場所。如桌上有蝦,父母給孩子剝蝦,孩子要自己剝,這種情況下,有的父母就會呵斥孩子不聽話,并打擊孩子說“你剝得到處都是,殼也剝不干凈”,堅決不給孩子“淘氣”的機會,把蝦剝得干干凈凈放到孩子嘴里。

這樣在餐桌上一切包辦的做法,既不利于孩子動手能力的養(yǎng)成,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成長。對于孩子來說,剝蝦的樂趣遠遠大于吃蝦的樂趣,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吸收到失敗的經(jīng)驗。當孩子做得不熟練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鼓勵他做,并給予示范。有些父母一邊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一邊指責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實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4、說教

餐桌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有的父母就認為,這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他們或者是詢問孩子的考試情況,或者是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循循教誨,有的每逢吃飯就對孩子說上一篇大道理。有的父母則因為工作忙,與孩子在一起時間少,也把餐桌當作教導孩子的主要場所。這樣對孩子的發(fā)育是不利的。

孩子與成人一樣,都希望吃飯是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人在進食時,消化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增強,而腦部的血流量則減弱,這時候,如果人為地激化腦部思維運動,腦部的血流量則激增,而消化系統(tǒng)必然受影響,所以,如果經(jīng)常在用餐時精神緊張,則容易消化不良甚至患上疾病。從心理上來說,長期的餐桌說教會令孩子失去吃飯的樂趣,從而對吃飯感到排斥。生活質(zhì)量將會大打折扣。

餐桌,不僅僅是進食的地方,更是感受親情的地方,餐桌文化對孩子的價值觀也會有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為幼兒的父母,不僅要重視餐桌上的食物內(nèi)容,也要重視餐桌上的溫馨氣氛。另外,有一些父母因為種種原因,長期不與孩子一同進餐,這對孩子的情商教育是一種缺失,這種情況宜盡量改善,給孩子多一些愛和安全感。

總之,餐桌是奠基孩子幸福的一個基石,它對孩子身心發(fā)育的影響直至終身。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