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馨(國家貳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前幾天,有個朋友找我,打聽心理咨詢的價格。她說,她的同事夫妻關(guān)系不太好,女方覺得丈夫毛病很多,兩個人經(jīng)常吵架,沒有任何改善,都想要離婚了。我告訴她," />
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作者:文馨(國家貳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前幾天,有個朋友找我,打聽心理咨詢的價格。她說,她的同事夫妻關(guān)系不太好,女方覺得丈夫毛病很多,兩個人經(jīng)常吵架,沒有任何改善,都想要離婚了。我告訴她,...
前幾天,有個朋友找我,打聽心理咨詢的價格。
她說,她的同事夫妻關(guān)系不太好,女方覺得丈夫毛病很多,兩個人經(jīng)常吵架,沒有任何改善,都想要離婚了。
我告訴她,夫妻關(guān)系有問題,壹定要盡早解決。如果夫妻能壹起來做咨詢,效果會更好。
她就立刻告訴了同事。
同事也很高興,但壹聽說心理咨詢壹次要肆伍百元的時候,她的態(tài)度立刻就變了:
“咨詢太貴了,還是算了吧,我覺得我老公不值這500塊錢。”
朋友告訴我這句話,我覺得有點哭笑不得。
這幾年里,遇到類似的事情非常多。有些人不會這么直接,但是,也覺得心理咨詢太貴了,不值當(dāng)?shù)摹?/p>
這里面有國情和觀念的問題,每個人的經(jīng)濟情況也不壹樣,不好評判對與錯。
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對金錢的態(tài)度的確是千差萬別的,花錢的背后隱藏了很多心理活動。
為什么你覺得買這個值,那個不值?
為什么有錢不舍得花?
為什么會有購物狂?
為什么喜歡買奢侈品?
我們對待錢的態(tài)度,其實,就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花錢絕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它的背后隱藏了我們的情感、渴望和訴求。
今天,我們壹起解讀壹下花錢背后的玄機。
先來做個小測試:
現(xiàn)在,打開你的衣櫥,看看你的衣服。
你喜歡那些打折的,看上去很“值”的衣服,還是自己真正喜歡,可買的時候有點肉疼的衣服?
以前,我有壹個綽號,叫“花車小姐”,好朋友給我起的,我覺得特別恰當(dāng)。
因為每次看到打折的花車,我就會挪不動腿,挑挑揀揀,打叁折,打伍折,覺得每壹件都好值。
所以衣櫥里有很多這樣的花車衣服,買的時候覺得很值,拿回家穿的時候很少,要么就是過季了,要么就是顏色款式或者面料不太合適。
好朋友很不理解,為什么買這么多便宜衣服呢?幾件便宜衣服完全可以買壹件好的呀?
我總是振振有詞,我沒有錢啊,我不能總穿壹件衣服呀。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不完全是錢的問題。錢多壹點了,我還是喜歡買便宜貨。
總覺得不太值得。貴的東西不值得,好的東西也不值得,反正花那么錢不值得。
不值得,源于壹種深深的匱乏感。
匱乏感可能從童年就開始形成了。
匱乏感,有客觀的匱乏和主觀的匱乏。
客觀的匱乏是家里沒有錢,想買買不起。
比如,
我們的父輩,生活在溫飽線上,沒有能力滿足額外的需要。這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
而主觀的匱乏是家里有錢有條件,但是小孩仍然不可能被滿足。
比如,
很多家長教育小孩要節(jié)約,只能穿哥哥姐姐的衣服,因為衣服沒有破,還可以穿。至于你喜不喜歡,好不好看,小小孩不應(yīng)該講究這些,這些都不在父母考慮之內(nèi)。
家里有錢可以買玩具,但父母覺得小小孩不能慣,就算小孩非常喜歡,父母也不給買。
小孩沒有和父母壹樣的覺悟,這樣的情況多了,小孩就會覺得,不是家里沒有錢,而是自己不值得。
不值得被滿足,不配得到那些好東西。
久而久之,小孩就會有壹種匱乏感。
壹般來說,帶著匱乏感長大的小孩花錢時會有兩種情況:
壹種是不舍得花,總覺得不值得。
小孩已經(jīng)把匱乏感內(nèi)化到自己身上了。
內(nèi)心總有壹種聲音:它太貴了,太好了,我不值得。和我匹配的是便宜的,是不好的。 往小里說,這是壹種花錢的方式。
往大里說,這是壹種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
還有壹種情況,很多人不會不舍得買,而會瘋狂買,我們俗稱“購物狂”。
“購物狂”是與“不舍得”對立的極端。
因為以前渴望被壓制了,現(xiàn)在終于長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有錢有條件了。
那些曾經(jīng)被壓抑的匱乏感全部活過來了,需要通過加倍的補償來滿足之前的虧欠。
“購物狂”的需要,不是客觀的需要,而是內(nèi)心的需要。
有人問:喜歡花錢買奢侈品,是壹種什么樣的心理?
我們是奢侈品消費大國,現(xiàn)在到美國、歐洲去旅行,商場里全是中國人。
奢侈品的確有奢侈品的好,比如設(shè)計,從配色到款式感覺都很高級。
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我覺得買好的當(dāng)然很好。
錢對于不同消費能力的人來說,概念是不壹樣的。
對于壹些有錢的人來說,幾萬塊錢的奢侈品不叫奢侈品,只是壹種日常消費品。
可如果經(jīng)濟條件壹般,壹味地追求品牌,喜歡大LOGO的東西,那就有點意思了。
網(wǎng)上經(jīng)常有這樣的信息:
某某網(wǎng)紅,很喜歡在網(wǎng)上曬豪車,曬名牌包,曬各種奢侈品。
我們都以為她生活不錯呢,可沒幾天,又被別人爆出,車是租來的,包是借來的。
為什么要租要借呢?
似乎是想用奢侈品給自己加分,想要證明些什么。
比如,
我開得起寶馬,說明我混得不錯。
我穿Dior,說明我很有品位。
需要外在的東西證明自己,恰恰是壹種自卑,沒有底氣的表現(xiàn)。
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加點什么,才能更有價值。
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刻意貼金,他本身就是壹個發(fā)光體。
最近上映的電影《金錢世界》講述了壹個跟錢有關(guān)的故事:
世界首富保羅·蓋蒂的孫子遭遇黑幫綁架,綁匪向他的母親要1700萬贖金。母親沒有錢,只能向蓋蒂家族求救,但富可敵國的老蓋蒂卻不愿意為孫子支付贖金。
想要幫助母親的特工非常氣憤,問老蓋蒂,“你已經(jīng)是世界首富了,你還要有多少錢才覺得夠了?”
老蓋蒂說,“More!”他要更多。
當(dāng)金錢已經(jīng)沒有實用價值,只是壹個數(shù)字的時候,為什么老蓋蒂還要更多呢?金錢對他意味著什么呢?
電影里有壹個細節(jié)很耐人尋味。
老蓋蒂建立了壹個家族基金,他把大部分錢都用來買藝術(shù)品。
為什么買藝術(shù)品呢?
他說,“因為它們不會背叛我。”
關(guān)于背叛,電影里沒有詳細展開。但是可以看出,在老蓋蒂冷漠的外表下,隱藏了想要親密的渴望和壹份不太安全的感覺。
我們常常說,錢是可以帶來安全感的。
但是,只有錢,恐怕也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
我有個來訪者,小時候他們家經(jīng)常被家族親戚擠兌,也常常被外人欺負(fù)。父母帶著她和弟弟租房子住。他們搬家很頻繁,常常是這個地方剛剛熟悉過來,又搬到另外壹個陌生的地方。
她覺得這都是因為沒有錢,家里太窮了。
長大以后,她放棄了穩(wěn)定的工作,自己開了公司。
窮不是問題了,但是,問題還是很多。
她說,她完全不能信任別人。壹旦生意有波折,就會非常煩躁,有壹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
她告訴我,她很羨慕公司的小女生,每個月都是月光族,還能嘻嘻哈哈地笑。
她比她們都有錢,卻沒有那份放松和灑脫。
有錢意味著有資源,有能力。
在家庭關(guān)系里,安全感不足的人常常會用錢來控制對方。
我認(rèn)識壹對朋友,是壹對夫妻,兩個人關(guān)系壹直挺好,可壹結(jié)婚就發(fā)生了壹些矛盾。
女的呢,曾經(jīng)結(jié)過婚,前夫出軌了,這是她的第貳段婚姻。
她非常愛現(xiàn)在的丈夫,也非常希望第貳段婚姻能夠幸福地走下去。
可她有壹個習(xí)慣,讓丈夫很接受不了。
家里的錢都必須歸這個女的管,丈夫基本上沒有零用錢。就連去超市買菜,她也會要求丈夫把剩下的錢交回來。
這讓丈夫很受不了。
妻子拿著錢,也很心累。她對數(shù)字不敏感,也不會做理財和投資。
可是,如果錢在丈夫手里,她更難受。她害怕,男人有錢不好管,如果再在發(fā)生出軌的事,那怎么辦呢?
但是,手里有錢就有安全感嗎?手里沒錢就沒辦法出軌嗎?
你要的是婚姻幸福,還是牢牢抓住安全感呢?
怎樣花錢是值得的,怎樣是不值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7,8年前,我剛剛學(xué)心理學(xué)的時候,問壹個上了工作坊的朋友:你覺得花壹萬多塊錢上工作坊值嗎?
他告訴我,到目前為止,這是我花出去最值得的壹筆錢。
我又問他,那你覺得哪里值呢?
他說,我也說不清楚,就是覺得很值。
后來,我學(xué)了心理學(xué),我知道他說的意思了。
錢花出去有兩種:有形的消費,無形的消費。
買衣服,買車,買化妝品,買吃的,用的,花了錢可以換來壹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些都是有形的消費。
而看電影,旅行,學(xué)習(xí),打球,交友,以及做心理咨詢,這些都沒有壹個固定的消費品,都是為體驗買單,為成長買單,為我們的內(nèi)在需要買單,這些都屬于無形的消費。
我以前會更注重有形的消費,但是,有形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買得多了,還常常成為壹種負(fù)累。
我們的心靈是需要營養(yǎng)的,內(nèi)心想要更健康更有力量,就需要加大無形的消費。
康奈爾大學(xué)教授告誡年輕人:別花錢買東西,花錢買經(jīng)歷。
我也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壹種只漲不跌的投資,就是好好學(xué)習(xí),成長你自己。
我常常覺得,賺錢體現(xiàn)能力,花錢體現(xiàn)格局。
在咨詢中,有壹個年輕的媽媽給我印象很深刻。
她通過網(wǎng)絡(luò)聯(lián)系到我,想要做心理咨詢。她問了咨詢的價格,然后問,能不能便宜點?我告訴她,這就是最終的價格。然后,她就預(yù)約了咨詢。
在咨詢中,我了解到,她的經(jīng)濟條件不太好。她是壹名會計,每個月叁千塊錢。有壹個女兒,現(xiàn)在讀小學(xué)。丈夫沒有固定工作,從來不往家里拿錢。還有婆婆跟著他們壹起生活。
雖然在壹個叁線城市,但是,也可以想象,他們并不富裕。
咨詢的最后,我問她,你為什么會想到花錢來做咨詢呢?
她告訴我,她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辦。
她說,“我生活的圈子,別人都跟我想的差不多,給不了更好的建議。咨詢對于我來說,是有點貴,但是,這對我很重要?!?/p>
我覺得,這個媽媽很有格局,雖然暫時被困境困住了,但我相信,她會越來越好!
心理咨詢貴不貴?
壹方面要看你的經(jīng)濟情況,還要看你對咨詢的認(rèn)識,對內(nèi)心世界的重視程度。
很多人覺得去醫(yī)院拿藥伍陸百錢可以接受,可是壹對壹的心理咨詢要肆伍百,這不能接受。
這是壹個觀念的問題,畢竟心理咨詢在中國的發(fā)展不過是貳十來年。
我常常想,如果你在某個叁肆線城市,或者在縣城,在農(nóng)村,可能你想接受咨詢,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咨詢師。
為了讓更多的人有內(nèi)心成長的機會,從現(xiàn)在開始,我打算每個周提供3個半價咨詢的名額。這3個名額提供給經(jīng)濟條件受限,但是想做咨詢的朋友。
我們可以通過視頻或者電話來做咨詢,這3個名額不包括在咨詢室面對面的咨詢。
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的公眾號上留言。我的是“點壹盞馨燈”。
這條信息是長期有效的。希望可以給需要幫助的朋友壹點支持。
很多人覺得有錢壹定比沒錢快樂。
其實,未必。
美國心理學(xué)家曾對“樂透彩票”的中獎?wù)咦鲞^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中獎壹年后,他們的快樂感并不比未中獎的人更強烈。
由此,心理學(xué)家提出了“享樂適應(yīng)”理論:
花錢買喜歡的東西或薪水增加只能帶給人短暫的快樂,對人的整體幸福感提升有限。
這種感覺就像在水車上奔跑壹樣,永遠在追求,快樂感卻仍在原地踏步。
這壹理論又被稱為“快樂水車”理論。
盡管買東西不能使我們擁有真正的快樂,但把錢花對地方,卻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以下來自網(wǎng)絡(luò),可借鑒)
研究表明,與所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是幸福感的來源之壹。
不妨利用小長假的時間,花錢買張機票回家看看父母,或參加同學(xué)的婚禮,或組織朋友來家里聚餐,都會讓你感到快樂。
如果你的愛人常因廚房不整潔或者洗衣機故障多而與你鬧別扭,那么何不花錢雇壹位鐘點工將廚房打掃干凈,或者馬上換壹臺洗衣機呢?
相信愛人的笑臉與和諧的家庭關(guān)系會讓你感到更加幸福。
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運動能讓人快樂。
與其花錢換壹臺大電視,天天窩在沙發(fā)里,倒不如買條瑜伽毯或辦張健身卡,讓自己動起來,不僅能甩掉脂肪,更能拋開消極情緒。
許多人不愿意把太多的錢花在吃上,但身體健康才能有個好心情。
不妨多吃些健康食品,比如叁文魚、堅果等,肚子充實了,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主任指出,在經(jīng)歷或體驗上花錢,比如聽演唱會、進修、旅行,甚至學(xué)做菜,要比買東西得到的幸福感更長久。
簡單地說,去度假比買壹個名牌提包更值得。
因此,與朋友去旅行或帶小孩去游樂園,愉快的經(jīng)歷會永遠珍藏在你的記憶中,永遠不會變老、變舊,也不會令人生厭。多年之后,我們還可以美美地享受回憶,讓記憶帶給我們快樂。
在《滿足》壹書中指出,滿足折射出人類的壹種特殊需求,即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找到意義。
“生活富足、彩票中獎等都會帶來快樂,但人們只有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行為贏得尊重和信任,才能獲得滿足感?!?/p>
美國社會心理學(xué)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也告訴我們,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情也是自我實現(xiàn)的壹種。不妨花錢幫幫別人或者做些公益事業(yè),這樣的幸福才是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