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親子沖突源于邊界不清親子關系的沖突,很多是源于邊界不清,:父母不敲門就闖進青春期孩子的房間,因為“你都是我的,你有什么可背著我的?”父母缺少心理邊界,導致孩子的憤怒無處排解,孩子的獨立需要無法獲得承認,待到孩子長大后,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缺少獨立能力又易...
親子沖突源于邊界不清
親子關系的沖突,很多是源于邊界不清,:父母不敲門就闖進青春期孩子的房間,因為“你都是我的,你有什么可背著我的?”父母缺少心理邊界,導致孩子的憤怒無處排解,孩子的獨立需要無法獲得承認,待到孩子長大后,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缺少獨立能力又易入侵他人空間的人。
單身女人自己帶大的兒子結(jié)婚了,她一定要和兒子一起住,而且時時給兒子搓個背啥的,看起來是母子情深,實際上她已經(jīng)入侵了小家庭的生活。因為孩子結(jié)婚后,孩子就已經(jīng)和妻子重新組織了一個核心家庭,父母是要退到外圍空間的,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家庭才能獲得健康發(fā)展,如果母親涉入兒子的生活過深,必然會影響到核心家庭的運轉(zhuǎn)。
家庭聚會,某個好心的家庭成員不斷把自己認為好吃的飯菜夾給“左鄰右舍”,接受的人如果不喜歡這些菜,就會感覺到有負擔,何況,“被布菜”在感覺到被照顧的同時,其實也會有被控制的感覺,但一切發(fā)生在“被照顧”的表象之下,讓當事人又難以拒絕,不舒服只能壓在心里,為了避免再度發(fā)生這樣的不舒服,他也可能會選擇回避下一次聚會。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對異性產(chǎn)生好奇心理,開始發(fā)展與異性的親密情感,父母于是非常焦慮,認為如果不好好控制,孩子會發(fā)生危險,這就是無法區(qū)分“想象的世界”與“現(xiàn)實的世界”。父母的恐懼除了來自文化中的性禁忌,還有可能來自父母成長中未解決的沖突:自己的青春期就是受限的,或者自己的青春期沖突尚未解決,等等。當父母試圖去控制孩子時,其實也有可能是以控制孩子來舒緩自己青春期沖突的陰影。
家庭中的邊界不清很多時候是在“愛”的幌子下發(fā)生的,明明是將自己的喜好、期待加諸別人身上,還要扣上一個“為了你好”的帽子:父母逼孩子學習是“為了你好”,其實緩解的可能是自己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阻止家庭成員做出新的嘗試是“為了你好”,其實可能只是將自己無力的部分投射給了對方,這個投射本身也可能就限制了對方的能力;不斷的傳授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給對方是“為了你好”,這可能恰恰阻礙了對方獨自的面對世界。
總之,當一個家庭中的成員缺少心理邊界時,就有可能理所當然的入侵他人的心理空間,被入侵的人為了保護自己,也會做出種種反抗,于是,明里暗里,就會有很多沖突發(fā)生,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系。因為真正的親密關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允許彼此的獨特性、差異性存在,這樣的關系才能使彼此都舒服,真實親密才會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