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考試結束了,學霸唉聲嘆氣:自己考砸了。而你在旁邊暗自竊喜:這次超水平發(fā)揮。但當卷子發(fā)下來卻發(fā)現學霸得了98分,而你是58分。針對這種現象,有兩個人Kruger和Dunning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01-考試結束了,學霸唉聲嘆氣:自己考砸了。而你在旁邊暗自竊喜:這次超水平發(fā)揮。但當卷子發(fā)下來卻發(fā)現學霸得了98分,而你是58分。針對這種現象,有兩個人Kruger和Dunning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
考試結束了,學霸唉聲嘆氣:自己考砸了。
而你在旁邊暗自竊喜:這次超水平發(fā)揮。但當卷子發(fā)下來卻發(fā)現學霸得了98分,而你是58分。
針對這種現象,有兩個人Kruger和Dunning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發(fā)現了壹條“定律”:
鄧寧-克魯格效應(TheDunning-KrugerEffect),這個效應指的是壹種認知偏差現象,通常能力欠缺的人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自己的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yōu)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通常表現為: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也許知道自己差但對于不足的程度不能正確認識;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相信這種狀況大家都有感受,許多水平很壹般甚至很差的人卻表現出“迷之自信”,不少中年人都有這樣的毛病。達爾文有壹句名言說的更加形象:無知比知識更容易讓人自信(Ignorancemorefrequentlybegetsconfidencethandoesknowledge)。
通常,我們都會高估自己,但只要不太離譜都是正常的:社會這么艱難,自己還不能寵著點自己???
可怕的地方是自己真實水平只有貳、3,自己卻想象成捌、9甚至10,再加上認為很厲害后的得瑟,可能在外人眼里就成了傻X。
更可怕的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足夠牛了,也就沒有了上進和提升的動力,阻礙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真正厲害的人是能夠對自己相對客觀評估的:
知道自己牛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的缺陷是什么。對于自己真正掌握的部分,需要判斷和決策時當仁不讓,并愿意承擔相應的后果。對于自己不知道的,勇敢承認并求助他人。
那如何對自己在某個專業(yè)和領域的能力與水平進行評估呢?
能夠通過完成任務和項目證明是壹種方式,但僅僅會做也可能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遍歷是壹種很好的方法。
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和思考,你通常會覺得自己在某個領域已經很專業(yè):大部分項目也都會做了,不知道該去學什么然后學習的動力就不足了。這種狀態(tài)通常在勝任期身上最容易出現,覺得自己大部分都會啊,為什么專家卻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而自己卻不知道問題在哪里。
還有壹種情況,當你希望建立自己在某個領域的知識體系時,卻發(fā)現總是做不到。
在上面的兩種情況下,都可以去試壹下遍歷:
通過這個過程,會讓你發(fā)現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增強學習的動力;通過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真正了解你的領域和你跟高手的差別,當然也可能讓你發(fā)現你的確已經很專業(yè)了,“前無古人“了。
遍歷是計算機數據結構里面的壹個名詞,通俗點理解就是把某個集合中的數據全部訪問壹遍。
引申到個人的學習上,指將你方向上和領域內人類既有的信息和知識都看壹遍(這當然是個理想狀況),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已經掌握了這個方向和領域大部分內容、是不是有你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內容給遺漏了。
遍歷可以是壹個大的領域,也可以是某個小的點上?;谀愎ぷ髦芯唧w的某個點你也可以去做遍歷,讓你把這個點做深做透。
遍歷的好處表現在,你通過遍歷:
第壹個可以讓你對自己的真實能力與所在行業(yè)的位置有正確的定位。當你在遍歷的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內容根本沒聽說過、完全不了解的時候,你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也更加知道自己該學什么;
第貳個是可以幫助你查漏補缺。在你認為自己大部分內容都掌握的時候找到弱點缺點,使你有的放矢的去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第叁個是幫助你形成行業(yè)或領域的直覺。直覺的形成來自于你對于行業(yè)領域的全面了解,這個了解包括新聞、動態(tài)、專家、人物、案例、機構甚至笑話段子,遍歷讓你可以看到這些內容。
那么如何遍歷,對于職場人來說,最簡便易行的方式是借助互聯網,方法有如下幾種:
快速看這個領域出版過的大部分書籍,書是最便宜的投資。你會發(fā)現真正有價值的書越來越少。
作者本人是做知識管理研究和咨詢的,曾經為了做知識管理這個領域的遍歷,在2010年之前買過大部分這個領域出版的中文書,還包括壹些國外的書籍。
將這個領域內的前100頁的論文都掃描壹遍,可以是CNKI上的,也可以是Google或者百度學術上的。我曾經將知識管理這個領域的論文大部分都掃過壹遍,包括CNKI、谷歌學術,還包括當時臺灣的壹個數據庫里面的論文。
搜索引擎上的前100頁內容,你會知道你這個領域的新聞、動態(tài)、產品和服務、牛人、機構等等。
為了解知識管理,我曾經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去搜索前100頁的內容,還不僅僅是壹個知識管理這壹個關鍵詞,包括了相關的詞,譬如知識庫、知識社區(qū)等。有段時間,還專門研究過歐洲的知識管理怎么樣、美國、東南亞的情況等,都大致看過壹遍。此外,除了解這個領域的理論知識外,還有多少家做知識管理軟件的企業(yè)?有哪些比較厲害的專家等等,我都看過。
跟蹤這個領域,每天關注這個領域的動態(tài),包括新聞、會議、活動、論文等等,堅持1年以上。這些內容可以訂閱下來,堅持每天看壹看標題,有興趣的再點進去看正文。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發(fā)現需要學習、實踐和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你原來認為自己已經掌握只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然后再去繼續(xù)學習和實踐。通過幾次這樣的過程,對你的領域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到后來,你就真的掌握這個領域了。
通常,遍歷不是壹次能完成的,需要好幾個循環(huán)。當某個階段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專業(yè)的時候,你可以去遍歷壹下,但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問題發(fā)現自己這塊的欠缺,就開始學習了,遍歷結束。
當你遍歷很多次,發(fā)現大部分都已經懂得,甚至只要看題目就知道內容是什么、知道哪些觀點是真知灼見哪些是在胡說八道,這個時候大致表示你已經掌握這個領域了。
錢學森曾經在跟自己的得意門生,著名的人工智能專家、中科院院士戴汝為交流中提到,當年自己為了研究空氣動力學這個領域的事情,是這么干的:
“我不是說大話,我在做空氣動力學的時候,關于空氣動力學方面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意大利文的文獻我全都念過。為了要把它做好,我得這么念,而且還進行了分析?!?/p>
錢學森其實做的是壹個方向上的遍歷!
我曾經在新浪微博上觀察壹位阿里巴巴的高管,也是他們大數據壹個負責人。
這個哥們是佛教徒,每天堅持早起(叁肆點鐘)就起床,早晨他的微博上都是全球各地關于大數據新聞和動態(tài)鏈接,他還有在自己的博客上長期寫這個領域的評論,我觀察到就有伍陸年時間,基本上每天如此。
這其實是壹種遍歷和跟蹤,對這個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和案例,甚至公司和人物持續(xù)的關注,這樣的人壹定是對行業(yè)有直覺的。
這種方法適用于對壹個領域有多年積累的人,如果是新手還是老老實實的從基礎開始吧。
按照《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探索、新手、勝任、高手和專家的分層,起碼是勝任級別的人可以考慮去做遍歷的工作,它會幫助你找到學習動力(發(fā)現好多還不會)、真正理解壹個行當。
原作者名:田志剛
轉載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center)
轉載原標題:如何避免成為水平壹般卻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授權說明:口頭授權轉載